科学研究

THIS NAME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中国的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的撒劳尔部落

发布日期:2021-11-11    作者:胡振华     来源: 本站     点击:

中国的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的撒劳尔部落

胡振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6个民族中有一个被称作“撒拉”的民族。撒拉族在元代的汉文史料中被写作“撒剌儿”或“撒剌”,明清时期的汉文史料中也有写作“沙剌”、“沙剌簇”、“萨剌 ”的,这都是撒拉族自称“撒拉尔”(SALAR)的不同的汉字音译。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定名为“撒拉族”,这一族称于1954年2月在举行的循化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并以这一族称建立了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同年9月改名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共有13万多人(2012年统计),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也少数撒拉族居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组,与土库曼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较为接近。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他们迄今仍保留着祖辈流传下来的一些社会组织名称,例如

“孔木散” KHUMSAN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多是一个姓氏)、“阿格勒”(AGHYL,由若干“孔木散”组成的小村)、“工”(GUNG来源于“干”、“冈”。 “干”、“冈”来源于“KANT”,由若干“阿格勒”组成的大一点的村或乡)。

撒拉族的祖先来自中亚的一个叫作“撒劳尔(SALOR,或叫作SALYR“撒勒尔”、或SALUR“萨鲁尔”)的部落,如今这个古代中亚的撒劳尔部落早已作为土库曼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了,但迁移到中国的一部分撒劳尔部落人又与青海的藏族、甘肃、青海的回族 、蒙古族、汉族通过交往、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撒拉族,他们已经大大不同于古代的撒劳尔部落了。据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撒拉族中的韩姓多为根子姓氏,马、沈、兰、何、刘、王等20多个姓可能都是后来与撒拉族融合为一族后的姓氏。中国的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族有着历史上的亲戚关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已经发展成了两个友好国家里的两个不同的民族了。如今,撒拉族人民正以友好桥梁的身份为增进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两个国家的友好做着贡献!

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右侧有一个叫作“骆驼泉”的清泉,关于这个“骆驼泉”流传着一个关于撒拉族族源的传说。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的由撒拉族马学义搜集整理的撒拉族民间故事集——《骆驼泉》一书中的“骆驼泉”。这一传说的大意如下:“在古代中亚撒劳尔部落里有叫作‘尕勒莽’和‘阿合莽’的兄弟两人,他们原居住在撒马尔罕地方,他俩在群众中中很有威望,因而遭到当地统治者——国王的忌恨和迫害。于是他俩带领同族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驼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向东方寻找新的乐土。一行人经天山北路进嘉峪关,旋经肃州、甘州、宁夏、秦州(天水)、伏羌(甘谷)、临羌等地辗转来到今夏河县甘家滩。后来,又有40个同情者跟来。追随他们经天山南路进入青海,沿青海湖南岸到达圆珠沟(贵德县境内),有12人留了下来,其余28人在甘家滩与尕勒莽等相遇,便同行进入循化境内。经夕厂沟,越孟达山,攀上乌士斯山。这时天色已晚,苍茫中走失了骆驼,便点起火把在山坡寻找,后人就把这山坡叫“奥特贝那赫”(撒拉语“火坡”)。当他们到了街子东面的沙子坡时,天正破晓,后人又称沙子坡为“唐古提”(撒拉语“天亮了”)。在黎明中,他们眺望街子一带,眼见土地肥美,清流纵横,实是一块好地方。下了山坡,见一眼泉水,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一尊。众人喜出望外,试量了水、土与所带故乡的水、土重量一样。于是,这两批人经过长途跋涉,最后决定在循化街子地区定居下来。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杂居融合,繁衍吸收,发展而成今天的撒拉族。”

传说是民间代代相传的故事,有的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可供研究历史参考,但它并不等于历史,所以对传说要用史料和田野调查来检验。上面这个传说里讲“撒勒尔部落原来住在撒马尔罕”,许多学者根据这一传说就在介绍撒拉族的著作中说什么“撒拉族来自撒马尔罕“,解放初期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的宋蜀华和王良志两位先生到青海省调查撒拉族回来后写的文章中就根据这一传说讲“撒拉族是从撒马尔罕迁来的。”后来不少学者也多沿用这种说法来介绍撒拉族的历史。撒拉族是不是来自撒马尔罕,我认为需要用史料和田野调查来证明。

据拉施特主编的《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列出的诸突厥游牧民族名称一览表中说“乌古斯是卡拉汗之子,乌古斯有六个儿子。他们的名字是:坤(KÜN太阳)、阿依(AY月亮)、余勒都思(YÜLDÜZ 星)、阔阔(天空KÖK)、塔额(山TAGH)、鼎吉思(海DINGIZ)。这六个儿子又各有四个儿子,其中塔额(山TAGH)的四个儿子是:撒勒尔(SALYR)、艾米尔(AYMÜR)、阿拉依温特里(ALAYÜNTLI)和乌尔凯孜(URKEZ)。”这一史料告诉我们撒勒尔是乌古斯的孙子,塔额的儿子。

我们的老师苏联突厥语言学家埃·捷尼舍夫在上一个世纪50年代在中央民族学院给我们突厥语研究班讲授《突厥语言导论》课时,在介绍土库曼语时结合着讲了土库曼的部落及方言情况。他说:撒劳尔是土库曼族的一个部落,他们分布在土库曼斯坦东南部恰尔朱(CHARDZU)及塞拉赫斯(SERAHS)一带。撒劳尔方言是土库曼语的一种方言。埃·捷尼舍夫专家没有说撒劳尔部落居住在撒马尔罕。

从《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词条的解释看来,1219——1221年,土库曼斯坦全境均为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所蹂躏,今日的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斯坦的一大片地区均受蒙古的汗国统治。撒马尔罕是一个汗国的首都,居住在土库曼斯坦东南部的撒劳尔部落就也受辖于建都撒马尔罕的帖木尔王朝,但他们并没有居住在撒马尔罕!受辖于撒马尔罕和居住在撒马尔罕是不同的!《骆驼泉》传说中所说的撒劳尔部落曾居住在撒马尔罕和是从撒马尔罕迁移来中国青海循化的说法是与史实不符的。在英文的《伊斯兰大百科全书》中介绍撒拉族时也是说他们“取道撒马尔罕,经过吐鲁番、肃州到西宁,在那里定居下来,成为今日的撒拉族。”这里说的是“取道”,就是说他们原来不是住在撒马尔罕,当然说他们也不是从撒马尔罕迁来中国青海循化的。

在一位名叫索勒唐沙·阿塔尼亚佐夫(SOLTANSHA ATANIYAZOV)的土库曼学者用土库曼文撰写的于1992年由阿什喀巴德“图兰”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名为《部落谱系》(SHEDZERE)书的184页上说了一句:中国的撒拉尔于1370年从当时属于撒马尔罕专区的现在叫努拉塔(NURATA)和高什拉巴特GOSHRABAT)地方迁去的。努拉塔(NURATA)和高什拉巴特(GOSHRABAT)不等于撒马尔罕。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听了苏联专家埃·捷尼舍夫先生的讲课和阅读了一些有关土库曼族部落的划分和土库曼语方言学的书籍后,就对一些学者的“撒拉族是从撒马尔罕迁移来的”这种说法有不同意见,但我没有写出任何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总想要经过自己亲自到土库曼斯坦去做些田野调查后再说。1992年夏天,我应邀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在阿什喀巴德我住在国立土库曼斯坦大学一位名叫阿曼·盖勒地地副校长家里,他是汉学家,是撒劳尔部落人。我在他家住了一个多星期,向他询问了撒劳尔部落的分布情况,他说历史上撒劳尔部落就是居住在土库曼斯坦的东南部,在伊朗境内还有一些撒劳尔部落人,但的确没有在撒马尔罕居住过。我也与他核对了“尕勒莽”和“阿合莽”的传说故事。他说这个传说故事只讲了他们与统治者的斗争,没有从撒马尔罕迁移到中国的情节。我后来又应邀到乌兹别克斯坦访问交流,我多次到过撒马尔罕,我听到的是过去这里居住着许多塔吉克人,没有居住过撒劳尔部落人。

从史料和田野调查的结果看,撒劳尔部落原来是居住在土库曼斯坦的东南部,他们是元朝末年在大批中亚“回回工匠”、“回回军”东来中国时“取道撒马尔罕”迁移到中国青海循化,而不是原来就居住在撒马尔罕的!

土库曼族是中亚的古老民族,土库曼族是古代突厥人的一支后裔,在唐代的《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三“边防”九中提到的“粟戈”条里写道:“在葱岭西,大国,一名粟特,一名特抅梦,……。”我国学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李树辉是研究乌古斯的专家,他认为“特抅梦”是“土库曼”(TÜRKMEN)那时的汉字音译。当时属于突厥乌古孜(乌古斯)部落的土库曼人已迁移到中亚的花剌子摸、马雷等地。

土库曼族有部落的划分,分为东支诸部落、西支诸部落和北支诸部落,他们合计有8个大部落,另有一些独立的较小的部落。

(一) 东支诸部落有:

1.台凯(TEKE 主要分布在阿什喀巴德(ASHKABAD)附近的地区和马雷(MARY)州地区,它是土库曼族最大的部落。

2.撒劳尔(SALOR)主要分布在马雷州和土库曼斯坦的东北部。他们中的一小支于元末明初迁移到我国与回族、藏族通婚,形成现在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族。

3.萨雷克(SARYK)也主要分布在马雷州和土库曼斯坦的东北部。

(二)西支诸部落

1.姚木德(IOMUD)主要分布在靠近里海的地区和达沙乌孜(DASHOGUZ)一带,它是土库曼族的第二个大部落。

2.郭克兰(GÖKLAN )主要分布在阿什喀巴德的以西地区。

3.乔岛尔(CHODOR 主要分布在土库曼斯坦的西部和北部。

(三)北支诸部落

1.艾尔萨里(ERSARY)主要分布在土库曼斯坦的东北部。

2.阿里里(ARIRI 主要分布在土库曼斯坦的西部和北部。

(四)其他独立的小部落

1.阿拉伯奇(ARABCHI 传说是阿拉伯人的后裔融入了土库曼族。

2.淖乎尔里(NOHURLI 传说是蒙古人的后裔融入了土库曼族。

3.阿淖里(ANAULI

4.喀萨尔里克(KASARLIK

5.乃来则木(NEREZIM

6.奥乌拉特(OVLAT 传说是犹太人的后裔融入了土库曼族,但仍信奉犹太教。

看了土库曼族的部落划分我们就更清楚了中国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萨劳尔部落密切关系。

土库曼斯坦独立后不久,我应邀在土库曼斯坦国家科学院做过有关中国撒拉族和撒拉语的讲座,我帮助青海的一些撒拉族干部和学者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和土库曼斯坦留学生也都访问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现在青海省已经派去了学生在土库曼斯坦留学。如今撒拉族成了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友好交流的一座桥梁,我相信在实现“一带一路”这一宏伟蓝图中,在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与土库曼人民的传统友谊中,我国的撒拉族将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者简介:胡振华,男,回族1931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突厥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史诗《玛纳斯》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中东学会和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的理事,中国伊斯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一条:赴土库曼斯坦考察报告              下一条:从Sarağur到Salïr——撒拉族源流的语言人类学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