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和中亚等区域国别研究工作,区域国别研究院特邀请我国区域国别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刘鸿武教授亲临我校,指导相关工作。
2023年5月15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与现任院长刘鸿武教授做客青海民族大学《区域国别学名家讲坛》(第二讲),为我校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们作了题为《内地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推进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交流》的学术讲座。讲座开始前,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马海龙副教授主持了“青海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聘任仪式”,副校长马成俊教授为刘鸿武教授颁发了聘书。随后,讲座正式开始,由副校长马成俊教授主持,校外事处、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藏传佛教与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单位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线上听众共18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讲座中,刘鸿武教授首先就区域国别研究巧妙地阐释了什么是“顶天立地”和“两头落地”。他说,内地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要基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需求,立足地方性优势,坚持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三位一体”,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大国外交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要服务好当地政府和企业。
刘教授强调,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是行走世界之新学,要立足实践,重视原创性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刘鸿武教授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深度解析了内地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区域国别学的特点、发展路径以及建设方法等。
刘教授强调,区域国别学的建构目标与推进路径不仅需要从百年从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学术的责任担当角度来理解,更需要统筹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十分必要的。
刘教授指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大学,都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区域国别学”让其学术更多扎根到大地上来,聚焦到复杂的世界各地各国,要以聚焦特定地域性问题为特征,重视知识与思想形态的地域适应性和时空关联性,区域国别研究的目的是能把研究对象说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能解决问题,能用、管用。
接着,刘教授说到,区域国别学就是从“手工作坊式研究”到“协同交叉式的集成化专门化研究”,做区域国别学,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做好区域国别学,形象地说,就是得有“一流人脉、一线体验、一手资料”;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得努力打造成“可信赖、靠得住、能管用”、“政府信得过、部委离不开、企业愿合作”的高端智库平台。刘鸿武教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做研究时自己在非洲的所见所得,参加讲座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收获颇丰。
最后,刘教授总结,建构区域国别学对中国高校的创新发展、建双一流大学意义非凡。高校一要勇于打破学科壁垒,破解内卷困局,推进高校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有关研究对象区域国别集成化知识群落,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的协同化创新发展;二要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通过与研究对象区域国家的无缝对接与深度合作,提升中国大学在研究对象区域国家的综合影响力;三要围绕国家发展重大领域与前沿问题,努力延伸大学知识价值链,让一流学科兼具特色智库功能,助力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
讲座结束后,刘鸿武教授与线上线下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了互动,围绕“中青年学者如何转型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型研究如何向应用型研究转变”“如何鉴别所搜集文献的真实性”等问题开展了耐心的解答和深入的讨论。
此次讲座对于下一步推进青海民族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区域国别研究工作和国际交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青海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也将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努力打造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端学术研究和智库平台。
下一条:【民大新闻】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熊义志一行来...
【关闭】